1 9 4 9 年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召开,总结了文艺工作成绩和经验,指出新中国文艺必须服务于人民,确立了文艺工作的思想和组织领导,是政治对文学艺术的权威作用。期间文学艺术作品政治化、一体化。文化大革命爆发,更是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推崇到了极致。风靡以毛泽东为题材的文艺活动。各类艺术工作者,极尽能事的发挥艺术在政治中的价值,予以宣传、歌颂毛泽东思想。其中诞生了不少伟大的作品。其中一幅《毛泽东去安源》的画,收到了空前的奉迎。那是一幅油画,有一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 — — 刘春华所作,据说,刘春华此前从未有过画油画的经历。初次着手,便赢得满堂彩。这是时代的背景下,政治因素促成了作品的艺术价值。今天褪去昔日的时代背景,《毛泽东去安源》这幅油画并未有值得称道的艺术审美价值,只是当时赋予了太多的政治思想。站在艺术的角度,立足于当代,一尊《毛泽东去安源》的雕塑,重新演绎了艺术与时代思想的集合体。作者中的毛主席,着一袭中式长袍,一只手拿着油纸雨伞,另一只手握拳。略侧首,步态坚定地迈向前方。秋风鼓动的长袍,紧握的拳头,透露着一位在人民心中,集睿智与革命战斗精神的领袖人物形象。他不畏艰险,在革命的道路上,披荆斩棘,风雨兼程。意欲在革命风暴中,坚定自己的信念。雕塑作品中,没有背景的渲染,只身一人,独立于此,虽未加以大肆铺垫以及政治文化的辅佐,单以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度,去说服观者,引导人们的思想。我们从作品身上看到了一代伟大领袖迈出革 命坚定地步伐,而在艺术表现上,风雨、疾云、流光在翻飞的长袍中顿作熏风,飞沙走石还是泥丸溪涧缀入长袍都隐匿在其中。虽未见疾风骤雨,红霞飞云,然一切都在流畅的一袭长袍间。收起的油纸伞,指示着风雨的侵袭,紧握的手掌,是历经困苦之后坚定的信念,以及对前方一切未可知情况的毫不妥协的标志。虽然外在看似是一尊静默的雕塑,其实,在倾注了作者的思想,以及所塑人物当时的奔腾的情感后,从雕塑中汹涌出的是一场即将到来的革命的风暴,暴风过后是光风霁月的盛世繁华。这尊雕塑在带领我们回顾历史的丰功伟绩的同时,褪去其政治色彩,是留给时代的深思,给我们以面对困难时,必须要有的沉着与果敢。
作品名称《毛泽东去安源》 铜 东郭